前兩天剛接了一個預約電話,又聽到了這個熟悉的問題。估計不少咨詢師并不知道怎么回答,而對不少當事人來說,這又的確是個疑問,今天就來說說這個問題。
有些當事人的疑問是:我來了說背景經歷事件就不知道要花多少時間,你什么也不用干就要收幾百塊錢,這也太沒技術含量了吧?
嗯,如果咨詢師確實像你想象的這樣,那你說的就沒錯——可是這確實只是你的想象,咨詢師不是這樣工作的。
初始訪談階段的咨詢,就像捕魚前的撒網。想象你站在一片湖邊:
你知道哪兒有魚哪兒沒有嗎?
該從哪個方位下手?岸邊、還是淺水、還是湖心?
知道漁網長什么樣嗎?
該拿漁網的哪個部位、該怎么撒出去?
該用多大的網?
網撒下去要等多久?十分鐘、一小時、一天?
什么時辰下網合適?
什么時候收,抓到的魚會有不同嗎?
怎么收?知道“魚死網破”這個說法吧?
……
真的沒有技術含量?
再提供個側面信息,本來是挺想直接解釋咨詢師具體在做什么的,但寫了三稿,無一不是因為篇幅太長而放棄——初始訪談中咨詢師需要關注的方方面面、不同層次的觀察和傾聽、多線索的整理和連接、對當事人和困擾的理解……你看寫個提綱都可以數百字的,所以總結起來一句話:沒你想得這么簡單。
因此問題不是咨詢沒有技術含量,而是:把它想象成沒有技術含量,滿足了你內心的哪些需要??
另一些當事人的疑問是:萬一我費老大口舌,結果你根本幫不了我,那這一次的錢算誰的?
嗯,也是個很坦誠的問題。沒錯,你有可能碰上這么倒霉的事——咨詢師不給力,你浪費錢浪費時間,再糟一點甚至不但沒幫助還幫倒忙……所以你有必要在咨詢開始前,就充分了解咨詢究竟是個什么過程、怎樣選擇咨詢師、怎樣提高咨詢效率——這正是這個公眾號存在的目的。所有關于這些的疑問,我都會盡可能具體地在這里分享。如果有還沒涉及到的,也可以給我留言,我會盡量解答。
咨詢本就不是咨詢師單方面主導的過程,收獲如何取決于雙方的努力。所以假如當事人非常希望由咨詢師來承擔全部風險,這本來就是一個重要的咨詢材料——因為不是所有當事人,都會有這種愿望。如果這種愿望很強烈,那么幾乎可以肯定,這位當事人在生活中也很害怕承擔風險、很希望有人為自己做決定——又幾乎可以肯定的是,這位當事人的心理困擾,一定與此直接相關。
另一方面,初始訪談的意義,就是三個包子吃飽的一個包子——你不可能說我要跳過前倆包子、只吃第三個就飽了對吧?
假如你承包了個魚塘,我跑來跟你說,不許撒網不許下鉤不許……總之不許跟魚接觸,然后給我弄幾條魚帶走!——你會怎么想?
對咨詢師說幾句:包括這個問題和其他關于咨詢設置的問題,你怎么理解,就怎么回答。超出你理解范圍的回答,要么有氣無力要么打腫臉充胖子,當事人能感覺到的。做咨詢師,永遠的功課是“和自己在一起”,使勁拔高自己,其實得不償失。
另一面,想“給對方一個體面的回答”這種愿望,幾乎總是當事人投射的情緒控制你了,所以永遠別忙著回答問題,而是……考考你們:該干什么呢?